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目前仍然肆虐全球,已造成超过4300万人感染,110万人死亡。2月下旬,医学部基础医学院胡劲松副教授在医学部的大力支持下,与西安市第八医院(我校非直属附属医院)、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开展联合攻关,围绕新冠肺炎感染引起的免疫细胞机能变化开展了系列研究工作。

基于流式细胞术检测30余例新冠肺炎患者,研究发现患者外周血会出现一群形态变大的单核细胞群,并将其命名为FSC-hi。免疫细胞表型分析及细胞因子分析揭示该群FSC-hi细胞为活化中的单核巨噬细胞,呈现M1/M2混合表型。研究还发现血液中的单核细胞表达新冠病毒的受体ACE2,基于优化后的核酸检测手段进一步证实了病毒血症的存在。此外,FSC-hi单核巨噬细胞的数量还被揭示与病人住院时间显著相关,是一个重要的评估病情严重程度的指标。3月24日,相关发现以预印版论文形式在线发表于medRxiv平台。6月22日,美国血液学会会刊The Hematologist(血液医生)在线发表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Annette S.Kim教授的评述文章,积极评价了血液中出现异常活化的单核巨噬细胞在COVID-19病理过程中的重要意义。巨噬细胞的在肺部的浸润、活化并释放大量炎性细胞因子是COVID-19的重要病理特征。而本研究首次在外周血观察到新冠病毒感染引起的单核出现朝向巨噬细胞分化及活化特征,进一步加深了对于异常活化单核巨噬细胞在COVID-19发病机制中所扮演重要作用的认识。

近日,该研究成果以“COVID-19 infection induces readily detectable morphologic and inflammation-related phenotypic changes in peripheral blood monocytes”为题,并作为亮点论文(highlighted article)正式发表在国际白细胞生物学会(Society for Leukocyte Biology)主办的学术刊物Journal of Leukocyte Biology。主编Luis J. Montaner教授在同期spotlight on leading edge research(聚焦前沿研究)专栏就本文的发现及意义进行了专门评述。

论文第一作者为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部基础医学院青年教师张丹、硕士研究生雷蕾、西安市第八医院郭蕊以及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刘红娟,胡劲松副教授、医学部客座教授Michael O’Dwyer以及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何爱丽教授为共同通讯作者。论文的第一通讯单位为西安交通大学,参与单位包括医学部基础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第二附属医院、公共卫生学院,西安市第八医院、西安市第九医院。该研究得到我校医学部基础医学院王一理教授、第一附属医院王亚文教授、陈天艳教授等的大力支持,并获得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部-陕西秦农银行COVID-19科研专项的重点资助。

目前,该论文已经被他引48次。

文章链接:https://jlb.onlinelibrary.wiley.com/doi/10.1002/JLB.4HI0720-470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