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3日,西安交通大学病理学系以“医学赋能,人文关怀”为主题,组织沉浸式志愿体验活动,现场约60多名学生志愿者参与。活动旨在通过三大创新实践模块,引导医学生亲身体验,完成感知、感悟到共情的跨越式成长。不仅深化了医学专业知识,更在角色体验中感悟患者视角,为未来临床诊疗注入温度与智慧。

活动一:压力袜科学评估——从实验室到临床的桥梁

慢性静脉血管疾病是临床常见病症,压力袜作为非药物干预手段,其科学评估对防治效果至关重要。招募健康医学生志愿者,测量下肢周径等指标,定制个性化压力袜。通过穿戴前后对比,分析压力袜对静脉回流功能的改善作用。活动将课本理论与临床实践结合,帮助学生理解循证医学的意义。

活动二:饮料蔗糖量测定实验——警惕‘甜蜜陷阱’

蔗糖是饮料中常见的添加剂,过量摄入可引发健康危险。老师带领学生通过配料表计算14种常见饮料(如可口可乐、阿萨姆奶茶、啤酒等饮料)中的蔗糖总量/瓶,利用电子天平精确称量、装袋对应数值的白砂糖,进行可视化对比展示,将食品中不为关注的潜在“伤害”直观呈现,视觉冲击提升学生对“隐形糖”危害的重视,关联所学疾病的发病机制,提升学习兴趣。这种将抽象数据转化为具实物的教育方式,成功解构了广告中"低糖""轻负担"等营销话术背后的健康风险。活动通过趣味实验,将健康意识深植学生心中,实现基于实证数据的健康反思,践行“喻教于实践”。

活动三:高龄者共情体验——五感穿越触摸银色世界

“高龄生活模拟体验“——学生穿戴四组专业模拟装置感知老年退行性病变的生理特征:视觉衰减模拟眼镜复现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的视觉状态,执行标准化阅读测试任务;关节限制护具与重力负荷装置模拟骨关节炎患者的病理性步态特征及移动功能障碍;听觉衰减模拟系统感知老年性耳聋引发的言语辨识障碍;脊柱前屈矫正装置模拟胸椎后凸畸形导致的心肺功能受限状态。该实验的目的是通过感官与行动限制的沉浸式体验,感受老年人因身体机能衰退带来的日常挑战,理解老年群体的生活困难,唤醒同学们的同理心,构建更包容的社会。

体验调查:“戴上听力耳机后,我才意识到一句简单的医嘱可能需要重复多次……未来问诊时,我会更耐心。”——学生分享。活动结束后,参与者纷纷表示“深刻理解了老年患者的真实需求”。

本次志愿活动以“科学+人文”为主线,不仅强化学生的专业技能训练,深度共情患者需求;也为学生科普医学常识,保持其旺盛求知欲。医学之路,既需精进医术,亦需心怀慈悲。这场独特的实践课,为医学生们点亮了一盏“以患者为中心”的明灯,也为构建更具温度的医疗环境埋下希望的种子。未来我们将持续创新实践形式,培养兼具技术能力与人文素养的新时代医学生。